自1981年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成立以來,物業管理行業在我國取得了飛速發展,到2017年底,全國物業行業管理總面積為246.65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2.01%;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為904.7萬人,比上年增加了8.9%;物業服務企業數量約為11.8萬家,比上年增加了3.97%;經營總收入為6007.2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3.66%,預計到2022年經營總收入將達到萬億級。物業管理的業態范圍由住宅物業逐漸涵蓋到寫字樓、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物業,展現出物業管理覆蓋面的巨大潛能。物業管理的內容在清潔、綠化、秩序維護、設施設備維護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縱向延伸至房地產開發的整個鏈條,橫向涵蓋消費者居家養老、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各類個性化需求,體現出物業管理蘊含著豐富的商業價值。
物業管理是指專門的機構受物業所有人的委托,按照國家法律以及合同和契約行使管理權,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和現金的技術對已投入使用的物業以經營的方式進行管理,同時對物業周圍的環境、清潔衛生、安全保衛、公共綠化、道路養護等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并向業主或租戶提供多方面的綜合性服務。中國內地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業管理,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經濟體制的改革,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國現代物業管理共經過了起步與探索、快速發展、規范化法制化發展和網絡化多種經營服務四個階段。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物業服務企業逐步打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國化,部分具備相當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且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較為成熟的優秀物業服務企業,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數字化時代、數據、協同、智能等要素碰撞在一起,將重構商業系統的結構,帶來非連續、不可預測和非線性思維。企業只有堅持共創、共生、共贏才能實現最終的價值創造。“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近年來,“互聯網+”思維加速滲透到物業服務領域。從物業服務企業對互聯網“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到如今“物業+互聯網”模式逐步邁入成熟期,互聯網在物業服務領域的應用,實現了從0到1、從1到N的轉變。
智慧物業是指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物業轄區業主或使用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物業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物業。根據智慧化物業的特點集成物業服務的相關系統。例如:停車場管理、閉路監控管理、門禁系統、智能消費、電梯管理、保安巡邏、遠程抄表和自動噴淋等相關物業的智能化管理,實現社區各獨立應用子系統的融合,進行集中運營管理。基于智慧物業平臺服務的相繼出現,實現了以往傳統服務所無法實現的功能。例如,通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可以將原本繁瑣的維修流程簡化、可以預訂服務、購買商品。相關智能APP的開發與普及已經成為物業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物業管理活動具有社會性、綜合性,物業管理理論研究又具有滯后性、學科交叉性等特性,因而物業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涉及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公共關系學、建筑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而目前國內或偏重與實踐,或偏重于傳統內容,而將理論基礎、方法指導、實踐與新趨勢、新特點進行有效綜合的形式尚不多見。物業行業必須根植于所在區域的環境,同時積極響應新需求、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工具的要求,而且盡可能利用“五新”來適應或者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
掃一掃,微信咨詢